致病原因
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受到重視,而攝護腺肥大就是一個男人的長壽病。據統計,五十歲以上的男性,約有百分之五十會有排尿困難的症狀,到了八十歲幾乎每個人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。主要的致病原因是雄性賀爾蒙失調。慢性攝護腺發炎,生長因子增加等因素,也會造成攝護腺肥大。良性攝護腺肥大症是男性上了年紀後最常見的疾病之一,是男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卻也是擾人清夢及造成生活不便的麻煩疾病。
症狀
- 早期症狀 : 尿道因壓迫而有阻力 , 此時的膀胱仍可有力的收縮及排尿 夜間如廁的次數增加 , 此時雖然會出現不舒服的排尿症狀 , 但還沒有殘尿的現象。
- 中期症狀 : 膀胱開始無力 , 產生殘尿現象 , 假如惡化 , 甚至會有血尿現象。
- 晚期症狀 : 排尿需花很長的時間療,會造成阻塞性的腎功能障礙,甚至排不出尿來(尿滯留),若不治療, 危害到身體的健康。
治療方式與選擇:
如果患者經診斷為良性攝護腺肥大症,則應依照症狀的嚴重性給予適當的治療
- 症狀較輕微的,如果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,可繼續追蹤觀察、調整生活習慣。
- 症狀稍微嚴重的,已經開始影響生活品質,可以跟泌尿科醫師討論開始用藥物治療、控制。用藥物幫助攝護腺平滑肌放鬆,使解尿順暢,或抑制男性賀爾蒙使攝護腺縮小,但是效果有限,且有些許副作用。此時期仍需持續回門診追蹤。
- 當藥物治療無效或是出現反覆血尿、尿路感染、膀胱結石、腎功能受損等問題,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。
一般而言,如有嚴重阻塞現象、尿滯留、腎臟機能不全、腎及輸尿管水腫等情形,即應接受手術治療,有時候復發性泌尿道感染及攝護腺引起的血尿亦是手術的適應症。手術後可避免長期尿路出囗阻塞所造成的後遺症外,並可改善生活品質。
傳統的攝護腺肥大治療手術為內視鏡電刀刮除手術,就是將內視鏡經由尿道,使用電刀刮除造成阻塞的肥大攝護腺組織。但是傳統電刀手術需要使用純水沖洗,部分純水會被身體吸收,導致水中毒,嚴重時會有心肺衰竭等併發症。另外傳統手術的出血與需要輸血的比例也較高,使得此種手術對於體狀況不佳、中風、心臟血管疾病與糖尿病患著較危險。
雷射攝護腺手術則是利用高能量雷射,經過尿道將造成阻塞的攝護腺組織切割或是氣化。由於雷射手術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中洗,大幅減少了水中毒的危險。雷射可以造成瞬間高溫能將組織快速汽化並止血,明顯減少術中出血。具備上述特質的雷射手術可以降低手術風險、提早拔除尿管、縮短住院天數。此種技術不但讓手術的安全性大幅提升,也讓高風險患者有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。
目前有綠光雷射、紅光雷射、銩雷射以及多波光雷射等多種新式雷射,讓病人擁有全方位的選擇。不同種類的雷射,特質不同,適合使用的病人也不同,可與泌尿科醫師諮詢,找到最適合的手術選擇。
資料來源:
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Non-Neurogenic Mal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(LUTS), incl. Benign Prostatic Obstruction (BPO)
https://uroweb.org/wp-content/uploads/EAU-Guidelines-Non-Neurogenic-Male-LUTS-Guidelines-2015-v2.pdf
資料來源:
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疾病實用衛教手冊 2014年出版
請透過以下步驟來幫助您做決定
比較選項的適應對象、優點、副作用(併發症)及考量
|
治療方式 |
對象 |
優點 |
副作用(併發症) |
考量 |
|
不治療 |
輕度 |
不須任何介入 |
任可能有影響生活品質之症狀 |
症狀極輕可以先觀察,可是攝護腺的大小與相關症狀會日漸增加。 |
|
藥物治療 |
輕中度 |
口服方便。 |
長期用藥下,攝護腺仍然會繼續肥大。並且藥物可能有頭暈、鼻塞或姿勢性低血壓等副作用 |
可以長期控制相關症狀,可是並未解決攝護腺肥大之根本問題。 |
|
經尿道攝護腺電刀刮除手術 |
中重度 |
屬於微創手術,可將攝護腺肥大所產生之阻塞解決 |
出血量較大,止血不易,且有水中毒之可能性。整體手術安全性較低。 |
藥物治療無效或是對藥物有副作用之患者,應考慮手術。 |
|
經尿道攝護腺雷射手術 |
中重度 |
同屬微創手術,並且雷射氣化與止血效果良好,同時沒有發生水中毒之機會。 |
屬於自費手術,經濟負擔較大。 |
對於高齡、攝護腺嚴重肥大、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腎功能不全、凝血功能不之佳之患者可以提供相對安全之手術選擇。 |
|
長期放置尿管 |
重度 |
藉由尿管或是旁觀造廔管讓尿液排出。 |
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增加泌尿道感染之風險。 |
藥物治療失敗且不接受手術患者之唯一選擇 |
資料來源:
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疾病實用衛教手冊 2014年出版

